一、系所简介:
 
   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土、我国增材制造(3D打印)领域的领军人物卢秉恒教授于1994年领衔创立。经过30余年的发展,研究所形成了由教师、专职科研人员与实验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强大教学科研团队,共计7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海外特聘教授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4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海外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全国百篇优博/上银优博获得者10人。
 
   研究所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竞争力,形成了以增材制造(3D打印)、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复材成形及检测、微纳制造、生物制造及检测等特色研究方向,是精密微纳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机构。近5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和重点项目、国防军工等重大项目80余项。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8项。
 
   研究所承担了学院专业核心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增材制造技术”等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工作。“机械制造技术基础”“CDIO项目实践”等两门课程获国家级一流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还获批了全国同类课程唯一的教育部虚拟教研室。由卢秉恒院士主编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2021年获首届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同类课程唯一)。研究所老师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6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
 
   研究所国际交往广泛,与美、德、英、法、意、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有来自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来研究所攻读硕/博士研究生,同时每年约有20余名硕博士前往世界知名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和攻读学位。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研究所在卢秉恒院士的带领下,秉承“做一流学问,创顶尖技术”的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立徳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面向”的科学研究,推进“机械工程”学科的“双一流”建设,奋力书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
 
   
 
   二、研究方向及成员:
 
   (1)增材制造技术:以国家战略性目标和制造业创新发展为导向,瞄准重大装备、重要材料、关键工艺、核心软件、核心元器件、检测与认证、标准等前沿、关键和共性关键技术,推进前瞻性、新一代增材制造共性技术研究,开展增材制造的新原理、新工艺、新材料的基础前沿研究,例如智能构件4D打印;进行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能源与动力、生命健康与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包括航空航天所需高温材料-高熵合金构件的和神经与心肌等智能功能组织的开发。
 
   【成员】
 
    
   
 
   (2)高端/智能加工工艺和装备:探索和研究未来20年将实现的超高速加工下的材料去除机理,实现航空航天领域零件的超高速加工及其表面完整性的准确表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研究及完善制造装备的控制-伺服-机械-加工等环节理论,掌握制造装备的机电集成设计技术和切削加工工艺技术,开发智能控制和智能加工工艺模块和软件,提升我国制造装备的精度和保持性,解决我国航空航天领域高档制造装备被国外禁运的瓶颈。
 
   【成员】
 
    
   
 
   (3)微纳制造技术:研究微纳制造中的新原理、新工艺、新方法,探索未来最具前景集成电路光刻工艺候选技术,并研发关键微纳米功能器件的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宏/微尺度及跨尺度结构的计量测试理论与技术、动态计量及极端环境下的计量测试理论与方法,研制长度量值传递的纳米/亚纳米级精度标准的空间测量光栅,并在大飞机装配,高精密机床检测中开展工程应用。
 
   【成员】
 
    
   (4)复材成形与检测技术:探索和研究大型整体复合材料构件一体化设计理论与方法、复合材料高效自动化增材制造装备与工艺、变形与运动的三维全场检测、智能伺服控制技术、多轴运动控制、机器人驱控一体化等关键技术,研制高效3D铺丝打印头,并在我国航空航天及汽车行业开展工程应用和示范。
 
   【成员】
 
    
   
 
   三、承担教学工作:
 
    
     
      
       
       本科生课程  |  
       研究生课程  |  
      
 
       
       1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  
       1  |  
       生物制造工程  |  
      
 
       
       2  |  
       制造技术前沿(双语)  |  
       2  |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3  |  
       机电液传动与控制  |  
       3  |  
       微纳制造技术  |  
      
 
       
       4  |  
       三维实体数字化建模  |  
       4  |  
       Micro/Nano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  
      
 
       
       5  |  
       增材制造(双语)  |  
       5  |  
       增材制造技术  |  
      
 
       
       6  |  
       特种加工技术  |  
       6  |  
       三维测量与反求技术  |  
      
 
       
       7  |  
       产品设计与开发  |  
       7  |  
       数控机床设计与加工工艺  |  
      
 
       
       8  |  
       Materials mechanics  |  
       8  |  
       柔性电子器件与制造  |  
      
 
       
       9  |  
       工程制图  |  
       9  |  
       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机械)  |  
      
 
       
       10  |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英)  |  
       10  |  
       先进制造科技英语与实践  |  
      
 
      
    
 
     
   
 
   四、教学成果
 
   
 
    
     
      
       
       序号  |  
       获奖年份  |  
       奖项名称  |  
       所有完成人  |  
       奖励类别  |  
       获奖级别  |  
      
 
       
       1  |  
       2022  |  
       “一主线二融合三牵引”的现代制造人才工艺创新能力培养新体系  |  
       卢秉恒,洪军,赵万华,梅雪松,张俊,段玉岗,李宝童,吕盾,王永泉,严如强,桂亮,李旸,尹昱东,霍婧琦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二等奖  |  
      
 
       
       2  |  
       2018  |  
       深化内涵,创新路径,多方协同:机械工程领军潜质人才培养“一五三”新模式  |  
       陈雪峰、卢秉恒、王永泉、段玉岗、李兵、徐莉莉、郭艳婕、李瑞萍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二等奖  |  
      
 
       
       3  |  
       2018  |  
       校企协同,创新引领,打造“两交叉四融合”菁英班实践育人新模式  |  
       徐忠锋、管晓宏、王小华、陈立斌、段玉岗、罗新民、吴莹、陈磊、曹猛、高腾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二等奖  |  
      
 
       
       4  |  
       2016  |  
       瞄准三个面向科技战略,实施拔尖人才分类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  |  
       陈花玲,赵万华,李兵,卢秉恒,孙利平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教学成果奖  |  
       二等奖  |  
      
 
       
       5  |  
       2022  |  
       筑工科基础、塑系统思维、强人文素养,创钱学森班2+4+X人才培养新模式  |  
       杨森、王娟、罗先觉、王秋旺、李蓬勃、罗新民、段玉岗、王一鸣、田博、龙建纲、师斌、李德成、杨潇、郝明、钱永刚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二等奖  |  
      
 
       
       6  |  
       2022  |  
       临床牵引,知识重构,模式创新,医工交叉复合型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  
       吕毅、刘昌、张明、陈腾、马锋、李涤尘、邵金友、郭卉、吴小健、吴荣谦、张谓丰、陈莉娜、王渊、王浩华、孟列素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二等奖  |  
      
 
       
       7  |  
       2015  |  
       科教融合、校企协同,构建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段玉岗、王永泉、訾艳阳、陈雪峰、陶唐飞  |  
       陕西省教学成果奖  |  
       二等奖  |  
      
 
       
       8  |  
       2018  |  
       工程链驱动的“领军潜质”现代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陈雪峰、卢秉恒、王永泉、段玉岗、徐莉莉、郭艳婕、李瑞萍  |  
       陕西省教学成果奖  |  
       特等奖  |  
      
 
       
       9  |  
       2018  |  
       学科高度交叉,校企深度协同的“菁英班”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  |  
       徐忠锋、王小华、罗新民、陈立斌、张俊斌、段玉岗、张爱民、吴莹、陈磊  |  
       陕西省教学成果奖  |  
       特等奖  |  
      
 
       
       10  |  
       2022  |  
       一主线二融合三导向,现代制造企业工艺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改革与实践  |  
       洪军、张俊、李宝童、吕盾、段玉岗、王永泉、赵万华  |  
       陕西省教学成果奖  |  
       一等奖  |  
      
 
       
       11  |  
       2021  |  
       面向现代机械制造企业工艺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  
       洪军、张俊、李宝童、吕盾、段玉岗、王永泉、赵万华、卢秉恒、严如强、桂亮、李旸、尹昱东、霍婧琦  |  
       西安交通大学教学成果奖  |  
       特等奖  |  
      
 
       
       12  |  
       2017  |  
       工程链驱动的“领军潜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陈雪峰、卢秉恒、王永泉、段玉岗、徐莉莉、郭艳婕、李瑞萍  |  
       西安交通大学教学成果奖  |  
       特等奖  |  
      
 
       
       13  |  
       2019  |  
       内涵引领、能力导向、虚实融合,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机械类人才培养探索  |  
       段玉岗、陈雪峰、王保建、李晶、王永泉、徐亮、奚延辉、尹昱东  |  
       西安交通大学教学成果奖  |  
       一等奖  |  
      
 
      
    
 
     
   
 
    
     
      
      教学成果(本科生及研究生竞赛获奖)  |  
     
 
      
      1  |  
      2024年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主题赛国家金奖(学生:刘畅、耿永亮、李新志、杨健楠、张垚昶、张垚、周健、邹杰、冯佳劲、乔润基、管锂、黎凯;指导老师:方学伟、黄科)  |  
     
 
      
      2  |  
      2024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学生:李昊阳、王向东、全恒磊、熊浩宇、李嘉恒;指导老师:张俊、桂亮)  |  
     
 
      
      3  |  
      2024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学生:柳泽宇、赵笑儒、钮垚旗、谢奇缘、李书同;指导老师:位文明、张会杰)  |  
     
 
      
      4  |  
      2024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学生:段英杰、王少康、向书雨、郝子昂、王赫;指导老师:吕盾、李旸)  |  
     
 
      
      5  |  
      2024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学生:杨冰月、何嘉文、马岩、王超、孙正;指导老师:张俊、刘弘光)  |  
     
 
      
      6  |  
      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银奖(学生:甄俊翔、杨延琦、郭铨义、唐晓玲、邓浩玲、苏益炜、王晨霖、齐欢、杨硕朝、刘星宇、周天傲、周海福;指导老师:张航、郭馨、李涤尘、李苏植)  |  
     
 
      
      7  |  
      2022年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学生:米翔宇,牛万灏,张安驰,宋启航,忻超杰;指导教师:陈小明)  |  
     
 
      
      8  |  
      2021年第十三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学生:米翔宇,牛万灏,张安驰,宋启航,忻超杰;指导教师:陈小明)  |  
     
 
      
      9  |  
      2022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净化链”——海上泄漏原油高效低成本回收装置(学生:刘 畅、刘 瑞、喻 彭、 詹云岱川,指导教师:张俊、李旸)  |  
     
 
      
      10  |  
      2022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仿生螃蟹”(学生:邱荣灿、徐 睿、张栩华、 卞 瑾、周萌,指导教师:金悦、张俊)  |  
     
 
      
      11  |  
      2022年第三十三届“腾飞杯”创新创业大赛才聚咸阳专项赛一等奖 (学生:邱正平、霍存宝、闫万全、李武丹、代鑫、周艳丽,指导教师:田小永)  |  
     
 
      
      12  |  
      2022年第三十三届“腾飞杯”创新大赛创业赛道 银奖 (学生:霍存宝、邱正平、闫万全、李武丹、代鑫,指导教师:田小永)  |  
     
 
      
      13  |  
      2022年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省赛(高教主赛道、产业赛道)银奖(学生:霍存宝、周艳丽、刘明良、刘岩、王培真、王玺莹,指导教师:田小永)  |  
     
 
      
      14  |  
      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创业实践大赛 银奖(学生:霍存宝,晏梦雪,钟琪,黄小康,尚俊凡,指导教师:田小永)  |  
     
 
      
      15  |  
      基于3D打印的电磁波传输器件的设计与制造,陕西省首届研究生创新成果一等奖,殷鸣、吴玲玲,2014年,陕西省教育厅  |  
     
 
      
      16  |  
      索尔维(Solvay)杯国际增材制造大赛二等奖,博士生:杨春成,指导教师:李涤尘,2018年3月  |  
     
 
      
      17  |  
      第二届中国3D打印创意设计大赛工业设计组二等奖"卡布奇诺3D打印咖啡拉花机"(学生:黄隆宁、王以戈、阴悦,指导教师:王莉)  |  
     
 
      
      18  |  
      第二届中国3D打印创意设计大赛创客组一等奖"3D打印智能遥控钓鱼船"(学生:王子剑 李晨曦 罗世友 孟磊,指导教师:王莉)  |  
     
 
     
   
 
   
 
   五、实验条件:
 
   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是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支撑单位,在985学科建设中累计投入2亿多元用于制造创新平台的建设,是国内一流的制造装备系统和前沿制造技术研发基地。围绕增材制造,加工工艺与装备,复材成形与检测,微纳制造等方向,形成了一系列支撑研究的软硬件平台,详细可参考重点实验室网站://sklms.esporttz.com
 
   
 
   3D打印公共平台(巨构2层):1200m2
 
   
 
   智能制造公共平台(大车间):3000m2
 
   
 
   微纳制造公共平台(巨构-1,1层):3000m2
 
   六、科研成果:
 
   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
 
    
     
      
      序号  |  
      获奖年份  |  
      奖项名称  |  
      获奖人  |  
      奖励类别  |  
      获奖等级  |  
     
 
      
      1  |  
      2000  |  
      快速成形制造若干关键技术及其设备  |  
      卢秉恒、李涤尘、王素琴、丁玉成、赵万华、洪军、赵毅、曹瑞军、胡德洲、唐一平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2  |  
      2005  |  
      滴灌滴头的抗堵设计及一体化开发方法  |  
      卢秉恒赵万华吴普特魏正英王尚锦张鸣远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3  |  
      2013  |  
      复杂工况三维全场动态变形检测技术  |  
      梁晋赵宏洪军刘志刚郭成王永信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4  |  
      2014  |  
      个性化颅颌面骨替代物设计制造技术及应用  |  
      李涤尘刘亚雄刘彦普卢秉恒连芩胡立人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获得的省部级科技奖励
 
    
     
      
      序号  |  
      获奖年份  |  
      奖项名称  |  
      获奖人  |  
      奖励类别  |  
      获奖等级  |  
     
 
      
      1  |  
      1998  |  
      激光固化快速成型机与光固化树脂  |  
      卢秉恒李涤尘王素琴丁玉成赵万华赵毅曹瑞军洪军胡德州唐一平  |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奖  |  
     
 
      
      2  |  
      2004  |  
      农业节水滴灌关键器件的快速开发技术与若干滴灌产品  |  
      卢秉恒,赵万华,魏正英,丁玉成,王尚锦,张鸣远  |  
      教育部高等学校技术发明奖  |  
      一等奖  |  
     
 
      
      3  |  
      2004  |  
      基于金属喷涂与电刷镀技术的覆盖件模具快速制造技术与装备  |  
      卢秉恒、丁玉成、洪军、朱东波、李爱平、周宏志、段玉岗、何仲云、汪正胜、罗成明、王伊卿  |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4  |  
      2005  |  
      基于CAD/RE/RP/RT技术集成的新产品快速开发应用系统及反求测量设备开发  |  
      洪军等  |  
      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奖  |  
     
 
      
      5  |  
      2011  |  
      基于工业近景摄影测量的系列三维轮廓坐标与变形应变快速检测系统  |  
      梁晋唐正宗史宝全郭翔王永信胡浩肖振中李磊刚  |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6  |  
      2011  |  
      颅颌个性化骨替代物设计制造技术及应用  |  
      李涤尘刘亚雄刘彦普王臻连芩贺健康  |  
      教育部技术发明奖  |  
      一等奖  |  
     
 
      
      7  |  
      2014  |  
      精密反射式光栅的压印制造技术  |  
      刘红忠邵金友卢秉恒史永胜尹磊丁玉成  |  
      教育部技术发明奖  |  
      一等奖  |  
     
 
      
      8  |  
      2015  |  
      骨替代物设计  |  
      李涤尘  |  
      中国好设计奖  |  
      金奖  |  
     
 
      
      9  |  
      2018  |  
      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关键技术研究及重点领域应用  |  
      林起崟、李宝童、位文明  |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  
      特等奖  |  
     
 
      
      10  |  
      2019  |  
      生物可降解支架微结构仿生设计制造基础  |  
      贺健康李涤尘连芩卢秉恒刘亚雄毛茅  |  
      教育部自然科学  |  
      一等奖  |  
     
 
      
      11  |  
      2020  |  
      精密光栅的结构场约束制造及在高端装备中的应用  |  
      刘红忠,尹磊,卢秉恒,毛勖冯星史永胜陈邦道蒋维涛叶国永雷彪牛东  |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12  |  
      2021  |  
      大型薄壁航空结构件的高效精密加工技术及应用  |  
      张俊,尹佳,赵万华,位文明,吕盾,胡维鑫  |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13  |  
      2022  |  
      微纳结构压印成形制造的电场调控理论与方法  |  
      邵金友、李祥明、陈小亮、卢秉恒、田洪淼、丁玉成  |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14  |  
      2023  |  
      微纳结构界面粘附行为调控方法及其应用  |  
      邵金友、田洪淼、李祥明、胡鸿、陈小亮、卢秉恒  |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承担的部分科研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来源  |  
      经费  |  
      负责人  |  
      执行期  |  
     
 
      
      1  |  
      高效宽幅压电式打印头的研发  |  
      国家重点研发  |  
      1125万元  |  
      邵金友  |  
      2017-2021  |  
     
 
      
      2  |  
      开放性颅脑海战伤的修补材料研究  |  
      军队后勤开放研究重点项目  |  
      933万元  |  
      贺健康  |  
      2017-2024  |  
     
 
      
      3  |  
      陶瓷型芯及型芯/型壳一体化陶瓷铸型的制备与脱除技术  |  
      两机专项  |  
      850万元  |  
      鲁中良  |  
      2018-2022  |  
     
 
      
      4  |  
      材料结构一体化3D打印技术与医学应用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1323万元  |  
      李涤尘  |  
      2019-2022  |  
     
 
      
      5  |  
      软组织-PEEK-骨共生的植入物设计制造及其功能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300万元  |  
      李涤尘  |  
      2019-2023  |  
     
 
      
      6  |  
      基于二维材料的柔性应变传感器阵列  |  
      国家重点研发  |  
      500万元  |  
      李祥明  |  
      2021-2024  |  
     
 
      
      7  |  
      结构光场纳米位移传感技术研究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800万元  |  
      蒋维涛  |  
      2021-2024  |  
     
 
      
      8  |  
      航**********证  |  
      科技部资源与配置司  |  
      5000万元  |  
      刘红忠  |  
      2022-2024  |  
     
 
      
      9  |  
      大行*应用  |  
      重点研发-课题  |  
      2500万元  |  
      尹磊  |  
      2022-2024  |  
     
 
      
      10  |  
      聚芳醚酮复合材料原位成型工艺及其性能调控  |  
      重点研发  |  
      600万元  |  
      段玉岗  |  
      2022-2025  |  
     
 
     
   
 
   七、研究生招生:
 
   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是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研究所聚焦增材制造技术、高端/智能加工工艺和装备、复材成形与检测技术、微纳制造技术等先进制造工艺和高端装备研究,注重研究生的科学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工程应用实践等能力的贯通培养,着力于培养高端制造装备行业的领军人才。欢迎有志于从事先进制造工艺和高端装备研究,具有机械、电气、自动控制、仪器、力学、材料、数学、生物医学等专业背景的考生报考我所。
 
   硕士生招生分为推免生和自考生两种类型。“推免生招生工作细则”详见学院主页,欢迎符合推免资格的学生积极申报。“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等信息详见学院主页,请考生仔细阅读,按要求参加报考、初试、复试等工作。
 
   博士生招生采用“申请考核制”,详见学院网页。请考生仔细阅读“电竞投注
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电竞投注
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工作流程”等文件,按照时间节点参加学院组织的博士招收答辩。
 
   八、就业情况:
 
   研究生就业单位主要分布于高等教育单位、科研设计单位、以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各类企业。